正大熱鍍鋅鋼管的檢測項目涵蓋外觀、尺寸、化學成分、機械性能、鍍層性能、耐腐蝕性能及無損檢測等多個方面,具體內容如下:

外觀檢測:檢查鋼管表面是否光滑、無裂紋、毛刺、氣泡、凹陷等缺陷,確保鍍鋅層完整,無漏鍍、氣泡、剝落等現象。
尺寸檢測:使用游標卡尺、千分尺等工具測量鋼管的外徑、壁厚、長度等尺寸,確保其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。例如,外徑≤48.3mm時,允許誤差為±0.5mm;壁厚誤差為±10%*壁厚。
化學成分分析:通過光譜儀等設備檢測鋼管的化學成分,如碳、錳、硅、硫、磷等元素的含量,確保其符合相關標準。例如,碳含量應≤0.25%,錳含量應≤1.4%。
機械性能測試:
拉伸試驗:測定鋼管的屈服強度、抗拉強度和延伸率,評估其承載能力和穩定性。
彎曲試驗:評估鋼管在彎曲過程中的性能和塑性。
壓扁試驗:評估鋼管在受到徑向壓力時的性能。
硬度測試:采用洛氏或維氏硬度計測定鋼管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。
鍍層性能檢測:
鍍鋅層厚度測量:使用磁性測厚儀或渦流測厚儀測量鍍鋅層的厚度,確保其達到標準要求。例如,正大鍍鋅管的平均鍍鋅層厚度為85μm,高于標準要求的70μm。
鍍鋅層附著力測試:通過劃格試驗或拉拔法測試鍍鋅層與鋼管基體的附著力,確保鍍鋅層不會在惡劣環境下脫落。例如,劃格區域未出現脫落,彎曲180°后鍍層無裂紋。
鍍鋅層均勻性測試:檢查鍍鋅層是否均勻分布,是否存在局部過厚或過薄的現象。例如,鋅層分布誤差小于±5%。
耐腐蝕性能測試:
鹽霧試驗:將鍍鋅鋼管置于鹽霧環境中,觀察一定時間后鍍鋅層的腐蝕情況。例如,鹽霧試驗連續進行500小時,表面未出現紅銹,僅局部出現少量白銹。
循環腐蝕試驗:模擬實際環境中的干濕交替條件,評估鍍鋅鋼管的耐腐蝕性能。
電化學測試:通過電化學方法,如極化曲線測試,評估鍍鋅鋼管的腐蝕速率和腐蝕電位。
無損檢測:
超聲波探傷:利用超聲波檢測鋼管內部是否存在缺陷,如裂紋、氣孔等。
射線檢測:通過射線穿透鋼管,檢測內部缺陷。
磁粉檢測:利用磁場原理,通過磁粉的分布來檢測鋼管表面的裂紋和其他表面缺陷。